我们都知道,中学是孩子的青春期,很多孩子都有逆反心理,拒绝父母和老师的帮助和控制。关于初二由此衍生出的术语被称为“初二现象”。
哪些现象属于“二类现象”?
首先是家长和老师羞于谈论的早恋现象。到了中学,孩子的生殖器官开始发育,心里开始对异性产生积极的印象。在其他情况下,一些孩子开始对异性产生积极的印象,仅仅是因为电影、电视节目和小说向他们灌输了错误的爱情观念。追求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,初二是早恋的高峰期。
第二种是网络成瘾,即所谓的网络成瘾青少年。到了中学,家长对孩子的控制能力逐渐下降。有手机的孩子可能整天手里拿着手机,但没有手机的孩子下课后会在网吧玩几个小时,或者逃课去网吧玩游戏。
网络成瘾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,而且一旦沉迷其中,直到初二才能够像其他现象一样轻易戒掉,所以即使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,也有可能无法控制互联网。网络成瘾的出现使得在此期间即使没有电脑或手机,也无法集中精力做其他事情。
我们所熟知的叛逆发生在这个时期,孩子们脱离了对父母和老师深不可测的崇拜的自然状态,走向了极端拒绝除自己之外的所有观点的时期。有种“大家都醉了,我却清醒”的感觉。
当父母和老师用自己的经验来指导孩子时,他们就显得固执、跟不上时代的老古董了。然而,当父母和老师遵循他们的一些观点时,孩子就会对父母和老师产生一种优越感,甚至开始相信自己的想法是“真实的”。
最后,以上种种现象在八年级导致了最后一个普遍现象:孩子学习成绩下降。初二本身就是冲刺到初三的前夜,这一年一般都是在进一步巩固初一所学的知识,为高三做准备。初二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的纽带,也是进入中考前有计划的填写信息的方式。
到了初二,出现上述现象,有限的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,导致孩子错过了这个重要的时期。一旦到了激烈冲刺的阶段,你就再也追不上,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再有进步。变得更自私一些。
为什么会产生这些“初二现象”呢?
首先是人类发育的生理因素。八年级是13岁至15岁之间,在这个阶段,男孩和女孩都会经历一些身体变化,尤其是性发育。性的发育不仅增加了孩子自身对异性的好奇心和兴趣,也增加了对方对孩子的吸引力。
而且中国的性教育一直都是隐蔽的,家长和老师一味地禁止,却没有给孩子进行健康的性教育,说这个不好,那个不好。具有逆反心理的孩子对于这个问题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。
二是学业压力。我们都知道,压力如果不减轻和释放,很容易导致负面结果。在八年级的关键时期,父母可能无法理解孩子的痛苦和磨难。他们甚至说,“仅仅学习有什么意义?”这无疑会给已经不堪重负的孩子们带来更大的压力。
第三个因素是生理因素,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经历“身份危机”。这意味着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建立自己独立的人格,开始思考自己想成为谁、想要什么。问题。
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也很矛盾,他们追求独特,想要标新立异,想要通过自己的差异来达到超然的地位,但同时恐怕又不了解自己的存在。如果你是独一无二的,你就会被排除在小群体之外。
版权声明:本文转载于网络,版权归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。